




2025年8月8日,第11届亚太解剖学大会暨中国解剖年会在广东广州隆重召开。作为解剖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本届大会汇聚了来自亚太地区及全球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解剖学前沿研究与临床转化应用。
在李玉飞教授、简晓红副教授和文捷副教授的指导下,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学位点团队的多名研究生在大会不同分会场展示了创新性研究成果,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
2023级基础医学博士研究生易杨非在大会报告了题为《尺骨冠突至远端骺板桡骨骺板间长度比例在孟氏骨折肘关节稳定性中的影响》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已发于《Scientific Reports》,为临床评估肘关节稳定性提供了新的解剖学依据。
硕士研究生刘粲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针对青少年痛性Ⅱ型副舟骨切除术后的新型胫后肌腱重建术式,并系统阐述了该术式通过肌腱折叠缩短结合解剖位点铆钉固定矫正足弓塌陷的生物力学机制,为解决这一临床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硕士研究生宁可报告了《改良Kidner手术联合距下关节制动术的长期疗效》,通过长期随访数据验证了该术式的稳定性和临床价值。
硕士研究生丁一通则聚焦儿童髋关节疾病,利用三维CT技术系统比较了不同骨盆截骨术对髋臼中心位置的影响,为优化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悉,亚太解剖学大会是解剖学领域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医学部师生的多项研究成果在大会上的展示,不仅体现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学位点的科研实力,还彰显了在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
编辑:李诗思
责编:黄鸿剑
审核:杨洁芳